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方案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方案1为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xx〕13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32号)、《健康中国行动(20xx-20xx年)》《“健康内蒙古20xx”规划》和《健康包头促进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按照健康引领、全程服务、兜底保障、公平可及、政策支持、激发活力、统筹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积极建立完善老龄健康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健康固阳”建设。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健康优先。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为目标,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和诉求,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把老年人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社会支持、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老年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2.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市场培育、规范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建立完善老年健康促进服务管理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推进老年健康领域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老年健康的强大合力。
3.突出重点,公平公正。分类别、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充分考虑全体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同时重点做好对有需求的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服务关爱工作。维护老年健康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老年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到老年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依托我县蒙医中医特色资源,探索老年健康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做法。
(三)发展目标
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目标,落实老龄健康保障政策,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政策,构建高效有力的老年健康促进工作机制
将老年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动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法律保障的老年健康促进工作管理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将老年健康促进相关项目纳入民生项目序列,在立项审批、土地调拨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经费保障(责任单位:发改委)。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深入推进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推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保障贫困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推进参保地与就医地之间的联网直接结算,解决异地养老人员结算不便问题。实现区内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在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内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符合条件的区外异地住院老年人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加大对低收入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老年人医疗救助工作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给予相应医疗救助(责任单位:医保局)。
建立完善支持社区家庭健康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全方位促进老年健康服务的有序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责任单位:民政局)。
(二)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多层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统筹配置医疗、养老、教育等多方面资源,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综合连续,公平可及的多层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1.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和县中蒙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鼓励以转型、新建等多种方式,合理布局,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疾病救治、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和康复护理有关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人失能分类标准、服务规范、管理标准及监督评价机制,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卫生健康服务。扩大蒙医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不断丰富老年人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指导的内容,加强老年人蒙医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蒙医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推广融入蒙医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发并推广老年常见病蒙医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包,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蒙医药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增加老年服务资源,提供老年健康服务。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和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比例均达到100%,到20xx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等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家老年人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安宁疗护等方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支持鼓励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护理指导、健康管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发展社区居家健康养老。全面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待政策,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提升老年人就医满意度,到20xx年底,县人民医院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xx年6月,县内医疗机构80%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卫健委)。
2.健康创新发展,推进深度融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养老床位,强化居家社区 ……此处隐藏15634个字……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等心理健康服务。
2、支持社会组织,为居家、社区、机构的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
3、鼓励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大力开展健康养生、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健康旅游等多样化服务。
——政府:
1、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将老年健身、保健、疾病防治与康复等教育活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内容,建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各类养老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力度。加强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老年人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日”。启动老年期常见疾病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包”和预防跌倒干预措施行动。(县卫健局负责)
2、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县卫健局负责)
3、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协调,整合资源优势,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纳入到卫生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整合现有卫生资源配置,加强老年康复医学建设,加大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强化老年医学服务能力建设。(县发改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健康体检。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制定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县卫健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推动中医医院与养老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推动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和康复科,增加老年服务资源,提供老年健康服务。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假冒伪劣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认真维护老年人正当权益。(县卫健局负责)
6、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打通各项养老政策中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的壁垒,真正实现政策协同。加强政策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编制“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制定《同心县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同心县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年基本建立符合县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使医疗服务融入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助力健康养老。进一步加强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提高护理床位占比。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医疗保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县卫健局、民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康复医师、治疗师、健康管理师等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升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养老医务人员职业环境,为推进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县卫健局负责)
8、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政策,照护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和管理办法,各类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和照护人员服务质量评价、协议管理和费用结算等制度,规范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服务和运行。(县医保局牵头,卫健局按职责负责)
9、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老年人免费提供约定的健康服务。针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包含预防、治疗、护理、生活照护为一体整合型健康服务。鼓励建立居家健康养老平台,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制定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明晰家庭诊疗服务、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项目,规范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药品配送等服务,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鼓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老饭桌、老年幸福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托管;鼓励养老机构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设置审批,实行执业登记备案。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县民政局牵头,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统筹规划适宜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养老的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参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县民政局、住建局、交通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鼓励引导老年人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传帮带作用,支持老党员、老专家、老军人、老劳模、老干部开展关心教育下一代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繁荣老年文化,做到“老有所为”。(组织部、民政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干部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健康同心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的组织实施,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参与健康知识科普行动,指导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进一步完善健康同心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调整建议,并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单位要将落实本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动实效。
(三)开展监测评估。行动监测评估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形成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完善考核评价。将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同心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各相关责任部门每年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老年健康保健知识,推动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