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心得体会12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育儿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庭育儿心得体会1男孩穷养做到这几点就够了,一定是将来的男子汉。
有一位做儿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说,有一天他给孩子上社会课,讲到现在有些农村的孩子吃不饱饭时,同学竟吃惊地问:“饿了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他当时竟愣了几秒钟,因为不知该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我听了他的话,也不禁想起历史上的痴呆皇帝晋惠帝,天下荒乱,百姓饥饿,他听了大臣的禀奏,疑惑地问:“何不食肉糜?”。我不说社会的问题,也不去猜测孩子的将来会怎么,我想谈谈男孩的教育。
当今科技的巨大进步不需要农业社会高强度的劳动,很多工作变得轻松了,男人的力量展示的少了,更多的是脑力劳动,有人甚至说现在的男性越来越娘,没有男子气概。一个缺少男性荷尔蒙的社会,将使得这个国家和民族,越来越没有骨气,越来越没有奋进的动力。
也能经常听到家里有男孩的人讲男孩要穷养,也有人确实这样做了。效果怎么样呢?不乏有人走极端,狼爸虎妈式的教育,多少有些不尊重孩子的意志,僵化亲子关系。其实“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忆苦思甜,让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让父母减少对男孩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让男孩从小多一些经历、多一些锻炼,对“穷困”和“艰苦”有切身感受,磨砺他们的心态,从而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吃苦”过程,男孩极易养成挥霍的习惯,贪图享受,脆弱无能,不负责任,不知人间真情,无法面对生活的考验,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若您打算穷养孩子,不妨看看下面几点建议
第一、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万事包办”,这是育人大忌。很多大学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叠被,这简直不可思议,宿舍卫生还要请保洁。这样的男人能接受社会的各种挑战吗?能有创造力吗?所以,父母要尽快从儿童时起,就教会并让他们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事。生活自理、会做家务、做饭、独立办事是人之必然!
第二、让男孩过点“苦日子”。
给孩子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让孩子拥有大量的金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有人戏称,孩子拥有大量的钱财,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买回了囚车和监牢。
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不要大手大脚,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一位妈妈说起一个故事,孩子在商场看中一件玩具,哭着闹着要妈妈买单,然后妈妈告诉孩子:没有带钱出门买玩具。孩子却说:“你拿手机出来扫一扫不就有钱了吗?”。在孩子的眼里,原来有手机就有钱。凡事需要用钱的地方,只要有手机,就有钱;不用努力,手机就可以“生”出钱来。这个问题罪魁祸首真的是手机吗?不!是父母的错误引导,是对孩子金钱观的不重视。
首先,让孩子明白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也要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换来金钱。我并不赞同孩子做家务活给酬劳,帮助爸爸妈妈扫地、捶捶背是孩子的一份责任,不将自己的玩具随手乱丢,玩乐以后要收拾好是分内的'事情,这都不应该成为一种获得报酬的劳动行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将家里看过的旧报纸、塑料空瓶子收集起来搬去卖废品,得来的收益才是真正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孩子会因为没有钱买零食或者玩具而偷钱;也有孩子会将捡到他人的钱财占为己有;也有的孩子会通过校园贷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钱而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线。金钱确实来之不易,可通过脑力赚钱、通过自身劳动力赚钱,不管是多少钱,都要有道德底线来获取,不管通过哪一种方式,绝不能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道德和良知。
逐步教孩子学会管理零花钱。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收到最多零花钱,变成“小富翁”每个人手里都“手握巨款”,这时父母可以逐步将钱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教会孩子合理计划花销,例如:孩子在买玩具的时候,每次都要最贵的,后来掌管自己的钱时,引导孩子,如果买便宜一些的,就可以买更多的玩具。每一次带孩子出行时,可以让孩子手握一些零钱,他很快就能发现不同地方的物价差异。
当然,也要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不可大手大脚花钱。学会预留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一部分钱用于看病;一部分钱用于理财投资;一部分钱用于生活零花钱;孩子从小不仅懂得节约用钱,也学会合理理财,让财富逐渐积累。
家庭育儿心得体会2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
可以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明白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忙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明白就应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立刻把她扶起来。”这样的游戏我们乐此不疲。
三、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潜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职责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潜力。
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必须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简 ……此处隐藏11666个字……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间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同的意见,创造一种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胡紫政此刻已经六岁了,说话、做事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她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万分,但也不乏头痛的事情,性格倔强,自尊心太强。胡紫政很爱“面子”,这大概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见证,我觉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长,她是一天一天在长大,我们是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她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但相信和成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沟通是最重要的,鼓励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声的重要桥梁。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每个孩子也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要懂得欣赏他们最可爱的一面!
家庭育儿心得体会11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言能具体形象、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于感情色彩,具有启发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2、谈话。谈话是家长就某一问题和孩子交换意见,使孩子明白某一道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式。它的优点是不只家长讲,还要和孩子交流,谈话中孩子也可以问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激发孩子思考、评价、解决品德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谈话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具体,难易要适度。切忌简单粗暴。
3、讨论。讨论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一个问题,经过讨论甚至辩论,得出正确结论,使孩子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信任、尊重。讨论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通过互相的探讨、研究和争论,使孩子明辨是非,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并留下深刻印象。讨论法是一种民主的方法,经常运用它可以培养孩子的民主精神,加深了子女与家长的亲密关系。
4、无声榜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震撼教育。行动胜于语言,有时家长无声的榜样,给予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
家庭育儿心得体会12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父母把孩子生下,不光要把他们养育长大,更负有教育他们成人的重责。
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所以我觉得父母应该主动地通过书籍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和方法,或者经常和别的家长交流学习他们成功的育儿经验。当然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一些成功的育儿经验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却未必有用。
记得xx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学扬琴的培训班,我问他喜不喜欢扬琴,他说喜欢,于是报了名,可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去了。教扬琴的老师教给我一个方法:预先准备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告诉他必须认真听老师讲、跟老师做才可以得到,但是结果是无效。
后来在孩子学扬琴这件事上我分析是孩子不感兴趣,理智地放弃了。所以家长更要学会在和孩子相处的生活点滴中去体会、分析、总结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经验。
父母还应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不仅仅有遗传的因素,还有就是父母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一个笑话:妈妈问儿子:“明明,你的练习本是哪来的?”儿子回答说:“学校办公室没人时顺手拿了两本。”妈妈很生气,骂儿子:“谁叫你偷的?我从办公室拿回来的还不够你用吗?”所以父母在因为孩子的不良言行举止责骂他们时,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责任。当然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诸多优良品质,那么父母就应该做好榜样,言传不如身教。
在孩子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上我觉得贵在坚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孩子有很多坏习惯,比如邋遢、做事拖拉、自理能力差等等,这都是我的责任,等发现问题要改变过来那是相当的困难。
所以我自认为不是个成功的母亲,不过孩子有两个优点是我至今都为之骄傲的:一是善良。善是为人根本,我鼓励孩子的善举,让他感知与人为善是美好的。二是爱读书。孩子小的时候我陪他一起看书,等他自己识文解字了,需要我当听众的时候我从不吝啬我的时间和赞扬。
以上是我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个人心得。什么是好的育儿方法没有现成的标准,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给了我们大人重新学习的机会,为人父母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